蜂巢處理
黃蜂、胡蜂、大黃蜂及蜜蜂等叮螫會令人疼痛難忍,而且會產生過敏反應甚至危及生命安全。
牠們兇猛攻擊能力強,腹部的螫針與毒腺相連, 如不幸被此蜂種螫中身體,會有中毒的危險。
撲滅牠的專業滅蟲隊伍,配備多款滅蜂器材及附合香港法例之專業藥劑,提供有效且安全的方法,
確保能為閣下全面解除蜂患威脅。
蜂叮螫後,會有中毒的危險
專家建議
蜂的種類:
世界上共有十二萬多種,而香港最常見蜂類主要為下列:
A) 小蜂,身長10-20mm,身體呈深啡色,有毛髮
B) 黑盾胡蜂(胡蜂),身長15-25mm,身體呈黃色及黑色
C) 黃腰胡蜂(大褐胡蜂),身長19-23mm,頭、胸呈紅褐色;前腹黃色,後腹黑色
D) 果馬蜂(橄欖長腳胡蜂),身長14-22mm 身體呈黃褐色;及頭胸有黑色橫條、腹有黑色縱條
E) 虎頭蜂(tryung)的特徵,整體看起來偏褐色,其腹部到尾端都是黑色,故有「黑尾蜂」之別稱。
F. 黃蜂有 不同的建巢習性,但普遍都不會建很大的巢。有些品種的寄生蜂會在樹枝上用黏土築巢室,有些會在遮蔽地方用泥築巢室。
避免蜂叮,須注意下列事項
- 不要隨意穿進樹叢,以免驚動蜂群。
- 不要亂丟石頭或搖動樹枝,避免引發攻擊。
- 隨時注意蜂巢的蹤影,走避與遠離,以降低危害。
- 遇蜂群,務必要安靜快速地離開。
- 若蜂群已展翅準備進行攻擊,這時千萬不得驚慌。
- 儘量穿著長袖長褲的衣服上山。
緊急臨時治療方式
蜜蜂的尾巴有一根硬刺,這根刺連接著牠身體裡的內臟,這個會產生毒素的內臟,叫做「毒液腺」。當我們被蜜蜂螫咬後,毒液就會順著這根刺,流進我們的身體裡,造成螫傷的部位紅腫、熱痛,有時還會產生中毒現象,引起頭暈、發燒、氣喘和噁心等症狀。
- 被蜜蜂螫時,為了減輕疼痛、避免發生中毒現象,可以在傷口部位,先把硬刺取出;
- 如果傷口是在四肢,可以用繩子在傷口上方綁緊,防止毒液順著血流流到別處;
- 將毒液從傷口擠出,用濃肥皂水或鹼水塗抹傷口。
- 可以用氨水來塗抹患部,減輕患部疼腫的痛苦。
千萬不要自行處理蜂巢 , 以免危及生命